鉴于正虚则癌成这一肿瘤发生的关键病因,中医肿瘤治疗一般采取先扶正气再攻癌的思路,在临床上以扶正补虚为先。那么怎样扶正补虚才能达到预期效果?中国抗癌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、国粹中医肿瘤首席专家龙青峰在深刻把握肿瘤病因病机、研究总结历代中医肿瘤组方立法并结合临床实践的基础上,提出:中医肿瘤治疗在扶正补虚过程中,应遵循阴阳互根的原则,这样能更好地延长肿瘤患者尤其是中晚期危重癌症患者的生存周期,更好地帮助他们实现抑癌保命、带瘤生存的目标。
中医肿瘤治疗,为什么首当扶正补虚?
肿瘤治疗为什么首当扶正补虚?龙青峰指出,肿瘤治疗之所以必须以补虚为本,是因为中医认为癌症的发生多为正气衰退,内环境失稳,致癌因素蓄积体内,扰乱脏腑,致使痰湿毒瘀聚为有形而发病。在癌症的发病中,正气亏损,正不胜邪是发病基础;而癌症发生之后,癌毒进一步损害正气,正不敌邪是致使癌瘤扩散转移的重要因素,后期癌瘤肆虐同样是始于正气衰败。
“在癌症的发病及发病后疾病的进与退过程中,正气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正气是癌症患者与肿瘤作斗争的资本,许多肿瘤患者并不是死于肿瘤或者肿瘤引发的并发症,而是死于手术或者药物攻伐导致的正气衰竭。中医肿瘤治疗要把补虚扶正放在整体论治的重要位置,充分发挥补虚培本在抗癌以及防止肿瘤转移复发中的重要作用。”龙青峰说,“所谓扶正补虚,就是针对脏腑虚弱、气血亏虚、阴阳不足等正气虚损的征象,采用补益脏腑、益气养血、养阴生津以及滋阴温阳的方药进行治疗。具体就是使用补气药、补阳药、补血药、补阴药这四类扶正培本药,来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,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,来调整人体阴阳、协调五脏安和,消除体内的致癌因素,使癌细胞发生递转,进而达到抗癌治癌目的。”
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肿瘤患者,只需扶正补虚就可以?龙青峰提醒说,对于经治疗后进入稳定期患者(存在不同程度气阴两虚表现,尤以困倦、神疲、纳差较为突出),以及癌症晚期病变转移患者(因脏腑虚衰,而出现气、血、阴、阳俱败征象),需要在补虚培本的同时,予以泻实治标治疗,即在补脾肾以支持体力、促进纳谷的同时,消除邪实内蓄以减轻患者虚衰、胀满、疼痛等症状,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基础上延长其生命。
补虚扶正时,为什么必须遵循阴阳互根原则?
中医肿瘤治疗扶正补虚过程中,为什么要遵循阴阳互根原则?阴阳互根是什么意思?
龙青峰解释说,阴阳互根属于中医阴阳学说的一个内容,又称为“阴阳互成”,意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,相互依存、相互化生、相互为用、相互吸引地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。例如:就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基本物质的气与血而言,气为阳,血为阴。气为血之帅,能够生血、运血和统血,故气的运行正常有序,有助于血的生成和运行;血为气之母,能够载气、养气,血的充沛可使气充分发挥其功能。气与血之间存在着阴阳互根关系。所以从本质上说,阴阳互根,就是气血同源之意。
龙青峰说,阴阳互根治肿瘤具体就是在辨别气、血、阴、阳孰盛孰衰的基础上,在采取补气、补血、补阳、补阴等扶正方法时,致力于追求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。即在在补阴时,也要适当辅以补阳之品,使阴有所化,并可藉阳药的温运以制阴药的凝滞,达到滋而不腻的目的;补阳时,当辅以补阴之药,使阳有所附,并藉阴药以滋润阳药的温燥;在补气时,当辅以补血之品,使气有所附,并防止气独旺而生热化火;在补血时,当辅以补气之品,以助生化,并防止补血药的凝滞。
临床实践证明,在肿瘤治疗扶正补虚过程中,遵循阴阳互根原则可在临床上获得满意效果。主要体现在能有效恢复机体阴阳气血平衡,提高机体的免疫力,使机体具备消除体内致癌因素的能力,遏制肿瘤复发与转移。在此基础上适时攻邪,可以帮助患者实现抑癌保命、带瘤生存之愿望。
【名医档案】
专家简介:龙青峰,中国抗癌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、国粹中医肿瘤首席专家、武汉癌症康复会特聘指导专家、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特需门诊教授。从事中医肿瘤临床与研究工作40余年,理论基础深厚,临床经验丰富,善于运用中医特色诊断方法,结合中药配伍的千变万化辩证施治。在预防肿瘤术后复发与转移,减轻疼痛及并发症,在中医药防治肿瘤并发症、肿瘤放化疗后的不良反应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,注重通过辨证使用中药材、抗肿瘤中药浓缩颗粒剂与膏方调理患者体质,增强免疫功能。曾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,参与完成省、市级课题6项。
擅长项目:肺癌、肝癌、胃癌、鼻咽癌、食管癌、肠癌、胰腺癌、骨癌、乳腺癌、卵巢癌、子宫内膜癌、宫颈癌、甲状腺癌、膀胱癌、脑瘤等恶性肿瘤治疗。